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luán ㄌㄨㄢˊ

金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92AE
汉语字典

金部

14画

6画

上下结构

luan

luán

会意字

YOQF

YCC

SKP

00109

7019

8639

92AE

[41223434112431] 点、横、竖、竖、撇、点、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銮字概述

折叠展开

〔銮〕字拼音是luán 部首是金, 总笔画是14画。

〔銮〕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金。

〔銮〕字仓颉码是YCC 五笔是YOQF 四角号码是00109 郑码是SKP 中文电码是7019 区位码是8639

〔銮〕字的UNICODE是92AE。 十进制为37550,UTF-32:000092ae,UTF-8:E9 8A AE。

〔銮〕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銮〕字的异体字是

銮的笔顺

折叠展开

銮的意思

折叠展开

luánㄌㄨㄢˊ

基本解释

一种铃铛。~铃。

古代帝王的车驾上有銮铃,故亦作帝王车驾的代称。~仪(帝王的车驾及仪仗)。~驾。~舆。随~。迎~。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金,羉( luán )声。本义:古时皇帝车驾所用的铃。

2.古代皇帝车的仪铃,安装在轭首或车衡上方。上部一般为扁圆形的铃,铃内有弹丸,铃上有辐射状的镂孔。下部为长方形的座;座的两面常有钉孔。西周时开始流行bell

人君乘车四马四镳八銮,铃象鸾,鸟声,和则敬也。 —— 《说文》升车则有銮和之音。 —— 《礼记·经解》銮声哕哕。 —— 《东京赋》

銮刀(系有响铃的刀子);銮辂(装饰有响铃的车子);銮音(响铃的声音);銮声(铃声)

3.皇帝的车驾,因用作帝王的代称 imperial carriage

銮回(銮驾回转。銮驾,代称天子);銮驾(天子的车驾。也指天子);銮驾队子(指亲近天子的侍卫);銮驾提炉(帝、后出殡时的仪仗)

4.另见 luǎn。

銮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76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327頁,第28

標點整理本: 第1315頁,第31

唐韻》:洛官切;《集韻》:盧丸切;《正韻》:盧官切,𡘋音鸞。
說文》:人君乗車,四馬鑣、八鑾鈴,象鸞鳥聲,和則敬也。

又,《翰林志》:翰林院與金坡殿相接,故學士院號金鑾。〔又〕: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

又,《集韻》:通作鸞。
古今注》:《禮記》云行前朱鳥鸞也。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鑾鈴。今或爲鑾,或爲鸞,事一而義異也。

又,《韻補》叶閭員切,音攣。劉邵〈七華賦〉:載金鉦,鳴玉鸞;鼓興雷起,野火雲延。

注解

〔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鑾〕字拼音是lu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龻、金

〔鑾〕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金,羉( luán )聲。本义是古時皇帝車駕所用的鈴。

〔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uán] ⑴ 一種鈴鐺⑵ 古代帝王的車駕上有鑾鈴,故亦作帝王車駕的代稱

銮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銮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銮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洛官切頁碼469頁,第11

鑾人君乘車,四馬鑣,八鑾鈴,象鸞鳥聲,和則敬也。从金,从鸞省。

附注段玉裁注:「此舉會意包形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魯剜反頁碼1098頁,第1行,第1

鑾人君車,四馬鑣,八鑾鈴,象鵉鳥之聲,和即敬也。從金,鸞省聲。

鍇注臣鍇按:《古今注》:「作朱鳥,口銜鈴,《禮》所謂『行前朱雀』也。」臣鍇以爲行步中度,則聲和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洛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846頁,第1許惟賢1237頁,第4

鑾人君椉車四馬鑣八鑾。

段注鑣上當有四字。每鑣二鑾。四馬故四鑣。四鑣故八鑾也。鑣者,馬銜也。銜者,馬勒口中也。許云人君乗車四馬者,人君兼天子諸侯言。此破天子駕六之說也。《五經異義》。易孟,京,《春秋・公羊》說。天子駕六。《毛詩》說。天子至大夫同駕四。士駕二。詩云:駟騵彭彭。武王所乗。龍旂承祀。六轡耳耳。魯僖所乗。《四牡》騑騑。周道倭遲。大夫所乗。謹按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與卿大夫駕四。大夫駕三。士駕二。庶人駕一。與易,《春秋》同。鄭駁曰:《周禮・校人》掌王馬之政。凡頒良馬而養乗之。乗馬一師四圉。四馬爲乗。此一圉養一馬,而一師監之也。《尙書・顧命》。諸侯入應門。皆布乗黃朱。言獻四黃馬朱鬛也。旣實周天子駕六。校人則何不以馬與圉以六爲數。《顧命》諸侯何以不獻六馬。《易經》時乗六龍者,謂陰陽六爻上下耳。豈故爲禮制。王度記云今天子駕六者,自是漢法與古異。大夫駕三者,於經無以言之。玉裁謂許造《說文》云人君駕四馬。與《異義》異。與鄭駁同。此《說文》爲許晚年定論之一證也。云四鑣八鑾者,此破鑾在衡之說也。《秦風・正義》曰:鸞和所在。經無正文。《經解》注引《韓詩》内傳曰:鸞在衡。和在軾。又《大戴禮》保傅篇文與《韓詩》說同。故鄭依用之。《蓼蕭》傳曰: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箋不易之。《異義》載禮戴氏,詩毛氏二說。謹案云經無明文。且殷周或異。故鄭亦不駁。《商頌・烈祖》箋云:鸞在鑣。以無明文。且殷周或異。故鄭爲㒳解。玉裁謂《鄭箋》駟鐵云:置鸞於鑣。異於乗車也。烈祖箋,《大馭》注則云鸞在衡。許本無定說。而造《說文》云四鑣八鑾。宗毛氏。此又《說文》爲許晚年定論之二證也。八鑾,三見詩。字作鸞。

鈴象鸞鳥之聲。

段注此《釋名》鑾之義。鸞者,赤神之精。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頌聲作則至。爲鈴系於馬銜之㒳邊。聲中五音似鸞鳥。故曰鑾。《小雅》鑾刀傳曰:鑾刀,刀有鑾者。言割中節也。《禮記》曰:聲和而後𣃔也。今詩亦作鸞刀矣。若崔豹《古今注》云:五輅衡上金雀鸞也。鸞口銜鈴。故謂之鑾。司馬氏《輿服志》云:乗輿鸞雀立衡。卽《韓詩》,戴禮在衡曰鑾之說。而爲之鳥形。恐非古矣。

聲龢則敬也。

段注聲字今補。龢字今正。《玉藻》曰: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

从金。鸞省。

段注此舉會意包形聲。洛官切。十四部。

鑾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31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199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90頁
4說文校箋第625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558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207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46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94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96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72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601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496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636頁【補遺】第18039頁
14通訓定聲第307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39頁【崇文】第4953頁
16說文句讀第2052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59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89頁,第4字

銮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ells hung on horse; bells hung
  2. kaiserlich (Adj)​, Glöckchen (an der kaiserlichen Kutsche oder in der kaiserlichen Empfangshalle)​ (S)
  3. grelot du char impérial, impérial

銮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銮(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銮(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銮(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銮(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銮(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銮(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