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ㄌㄧˊ

氺部 共15画 上下结构 U+9ECE
汉语字典

氺部

15画

3画

上下结构

li

形声字

TQTI

HHOE

MFOK

27909

7812

3272

9ECE

[312343533424134] 撇、横、竖、撇、点、撇、横折钩、撇、撇、捺、竖钩、点、提、撇、点

黎字概述

折叠展开

〔黎〕字拼音是lí 部首是氺, 总笔画是15画。

〔黎〕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火。

〔黎〕字仓颉码是HHOE 五笔是TQTI 四角号码是27909 郑码是MFOK 中文电码是7812 区位码是3272

〔黎〕字的UNICODE是9ECE。 十进制为40654,UTF-32:00009ece,UTF-8:E9 BB 8E。

〔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黎〕字的异体字是

黎的笔顺

折叠展开

黎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ㄌㄧˊ

基本解释

众,众多。~民。~庶。

古通“”,黑色。

古国名。

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黍,利省声。本义:黍胶。以黍米制成。古代用以粘履。

2.假借为“”。众多,数目很多numerous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 —— 《诗·大雅·桑柔》黎,众也。 —— 《尔雅》黎民于变时雍。 —— 《书·尧典》。传:“众也。”以能保我子孙黎民。 —— 《礼记·大学》。注:“众也。”觉悟黎烝。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黎烝,众庶也。”黎民不饥不寒。 —— 《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众;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

3.颜色黑中带黄with a dark complexion; weather beaten

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则谓借为藜。 —— 《释名》今王播弃黎老。 —— 《国语·吴语》。注:“东棃寿征也。”厥土青黎。 —— 《书·禹贡》面目黎黑。 —— 司马迁《史记》

4.老,年纪大。通“”、“old

黎,老也。 —— 《方言十二》

黎老(老人)

动词

1.stick。古时用黍米打糨子,用来粘鞋子。

古人作履,粘以黍米,谓之黎。 —— 宋· 罗愿《尔雅翼》

2.比及,等到till; when; by the time

黎明,围宛城三匝。 —— 《史记·高祖本纪》

名词

1.古诸侯国名 Li state,在今山西黎城,一说在今长治西南。

黎侯寓于 卫。 —— 《诗·邶风·式微》

2.少数民族名,住在海南岛 Li nationality。如:黎弓(黎族人所使用的弓箭);黎单(黎族人所织青红相间的木棉布)

3.姓。

ㄌㄧˊ

详细解释

1.众多的。

《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黎庶。

2.黑色的。

《荀子•尧问》:“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

及、将。参见“黎明”条。

1.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大陆地区广东、广西两省,而以海南岛黎母岭下人数最多。

2.国名。殷商时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长治县西南。

3.姓。如北周时有黎景熙。

ㄌㄧˊ

详细解释

1.〈书〉黑色。

黎黑。

2.〈书〉众多。

黎民。

3.即将。

黎明。

4.指黎族。大陆少数民族之一。参见〈附录四─大陆少数民族表〉。

5.姓。

黎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黍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36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517頁,第28

標點整理本: 第1519頁,第3

唐韻》、《集韻》:郎奚切;《正韻》:鄰溪切,𡘋音犂。
說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

又,國名,在上黨東北殷侯國。
書・西伯》戡黎〔釋文〕:黎,國名。又,《山海經》有牛黎之國。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魏郡黎陽縣。

又,山名。
前漢・地理志》黎山在黎陽之南。

又,水名。
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傳〕合黎,水名,在流沙之東。

又,玉名。班固〈西都賦〉: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玉篇》:衆也。
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疏〕:黎,衆也。

又,《正韻》:黑也。與黧同。
書・堯典》〔蔡傳〕:黎,黑也;黎民,黑髮之人。
釋名》:土靑曰黎,似黎草色也。

又,與邌同。黎明,比明也。
史記・高帝紀》:黎明圍宛城。〔註〕《索隱》曰: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也。

又,與瓈同。玻瓈,《本草》作頗黎。

又,與蔾同。
左傳・襄二十五年》引《》「據于蒺蔾」作蒺黎。

又,姓。黎侯國之後。

又,人名。
書・堯典》乃命羲和〔傳〕:重黎之後有羲氏、和氏。

又,《集韻》、《韻會𡘋憐題切,音藜。又,《集韻》:良脂切,音棃──義𡘋同。

注解

〔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黍部

〔黎〕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黍、󰓳、;、𥝢、󰓢,五行属

〔黎〕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黍,利省声。本义是黍胶。以黍米制成。古代用以粘履。

〔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í] ⑴ 众,众多⑵ 古通“黧”,黑色。⑶ 古国名。⑷ 姓。

黎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黎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黎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郞奚切頁碼232頁,第8

𪏵

異體𪏯、黎

𪏵履黏也。从黍,𥝢省聲。𥝢,古文利。作履黏以黍米。

附注段玉裁注:「《釋詁》曰:『黎,眾也。』眾之義行而履黏之義廢矣。」按:「𪏯」,今作「黎」。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里西反頁碼594頁,第7行,第2

𪏵履黏。從黍,𥝢省聲。𥝢,古以爲利字,作履黏以黍米也。

鍇注臣鍇曰:「履以餬黏之也,黍黏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郞奚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318頁,第2許惟賢576頁,第7

𪏵履黏也。

段注《釋詁》曰:黎,眾也。眾之義行而履黏之義廢矣。古亦以爲黧黑字。

从黍。𥝤省聲。

段注𥝤省者,不欲重禾也。郞奚切。十五部。

𥝤

段注此依《刀部》作。

古文利。作履黏㠯黍米也。

段注說从黍之意。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黎訓黑者(黎民,黑首民也。黎民,齊民,可訓衆)實驪音轉為黎,俗作黧。

《說文》無黧黑字,當作驪。黎民即黔首,俗作黧,正作驪,引申為衆。

訓黑者=驪,俗作黧。黎民猶黔首也。黎民亦訓齊民(黎、齊聲近也),故黎又訓衆。

黧(訓黑者係驪之假字。黎民者,猶黔首也(黧乃俗字也)。黎民亦訓齊民,故黎又訓衆。

白话解释

黎,用来粘布作鞋的粘性黍米。字形采用“黍”作边旁,用省略了“禾”的“利”作声旁。,是古文写法的“利”。作布鞋时,用黍米制糊粘合。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秦簡文字。字從黍、從刀或從利聲。《睡虎地秦簡》字已用為民眾意。篆文字形因承秦簡。《說文》:「黎,履黏也。从黍、省聲。,古文利,作履黏以黍米也。」段注:「〈釋詁〉曰:『黎,衆也。』衆之義行而履黏之義廢矣。古亦以為黧黑字。」隸書從黍旁部件由篆文所從「兩省」訛誤作從米、從尔。楷書黎字形則上承篆文,下開臺灣標準字和大陸的規範字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黎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56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583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449頁
4說文校箋第293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281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1014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173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66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93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80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288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237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267頁【補遺】第17089頁
14通訓定聲第2322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16頁【崇文】第2461頁
16說文句讀第946頁
17章授筆記第30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67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92頁,第8字

黎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urname; numerous, many; black
  2. schmutzig, schwarz , Li (Eig, Fam)
  3. noir, ethnie Li, (abrév.)​ Liban

黎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黎(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黎(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黎(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黎(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黎(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黎(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黎(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黎(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黎(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