𡚁
字义 反馈

𡚁

复制

ㄅㄧˋ

大部 共15画 上下结构 U+21681
汉语字典

大部

15画

12画

上下结构

bi

UMID

FKK

KVMG

21681

[43252343134134]

𡚁字概述

折叠展开

〔𡚁〕字拼音是bì 部首是大, 总笔画是15画。

〔𡚁〕字是上下结构

〔𡚁〕字仓颉码是FKK 五笔是UMID 郑码是KVMG

〔𡚁〕字的UNICODE是21681。 十进制为136833,UTF-32:00021681,UTF-8:F0 A1 9A 81。

〔𡚁〕字的异体字是

𡚁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ㄅㄧˋ

基本解释

同“”。

𡚁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廾部

武英殿刻本: 第849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354頁,第34

標點整理本: 第298頁,第23

廣韻》、《集韻》、《韻會𡘋毗祭切,音幣──與𡚁同。
廣韻》:惡也。
前漢・元帝紀》:重以周秦之弊。

又,《廣韻》:困也。
後漢・耿弇傳》:軍士疲弊。

又,《玉篇》:壞也、敗也。
史記・倉公傳》:脈法曰:不平不鼓形弊。揚雄〈逐貧賦〉:禮薄義弊。

又,《玉篇》:頓仆也。
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註于虞中。〔註〕弊,仆也。

又,弊弊,經營貌。
莊子・逍遙遊》:弊弊然以天下爲事。

又,《集韻》、《韻會𡘋必袂切,音𡚁
集韻》:斷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八曰官計,以弊邦治。〔註〕弊,斷也,所以斷羣吏之治。

又,《韻補》:筆別切,音鼈。
淮南子・俶眞訓》:不與物相弊摋。〔註〕弊摋,猶雜揉也。

注解

〔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廾部

〔弊〕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敝、廾,五行属

〔弊〕字造字法是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是仆,向前倒下。

〔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 ⑴ 欺蒙人的坏事⑵ 害处,与“利”相对⑶ 败,疲困。⑷ 古同“蔽”,隐蔽。

𡚁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𡚁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𡚁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used-up, malpractices; (Cant.) bad, vile, corru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