𣍟
字义 反馈

𣍟

复制

kěn ㄎㄣˇ wěi ㄨㄟˇ

冖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U+2335F
汉语字典

冖部

7画

2画

上下结构

ken wei

kěn wěi

PGEF

BMB

WWAQ

2335F

[4513511]

𣍟字概述

折叠展开

〔𣍟〕字拼音是kěn,wěi 部首是冖, 总笔画是7画。

〔𣍟〕字是上下结构

〔𣍟〕字仓颉码是BMB 五笔是PGEF 郑码是WWAQ

〔𣍟〕字的UNICODE是2335F。 十进制为144223,UTF-32:0002335f,UTF-8:F0 A3 8D 9F。

〔𣍟〕字的异体字是

𣍟的意思

折叠展开

𣍟

1kěnㄎㄣˇ

基本解释

同“”。清髙翔麟《説文字通•肉部》:“肎,古文作𣍟。今作肯。”

𣍟

2wěiㄨㄟˇ

基本解释

吐。《改併四聲篇海•月部》引《搜真玉鏡》:“𣍟,吐也。”

𣍟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月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04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504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452頁,第6

篇海》:烏賄切,音猥──吐也。

注解

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月部

𣍟〕字是多音字,拼音是kěn、wě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𠔼、月、;、冖、一、月

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ěn] ⑴ 同“肯”。清髙翔麟《説文字通•肉部》:“肎,古文作𣍟。今作肯。” [wěi] ⑴ 吐。《改併四聲篇海•月部》引《搜真玉鏡》:“𣍟,吐也。”

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𣍟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苦等切頁碼133頁,第31

異體𦘫、肯

肎骨閒肉肎肎箸也。从𠕎,从冎省。一曰骨無肉也。

𠕔

異體𣍟𣍟𦙎

𠕔古文肎。

附注段玉裁注:「𥻳作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看等反頁碼346頁,第6行,第2

𠕔骨間肉肎肎箸也。從肉、冎省。一說骨無肉也。

鍇注臣鍇按:《莊子》庖丁云:「肎綮之間也。」

反切………頁碼346頁,第7行,第1

古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苦等切古音第一部頁碼707頁,第4許惟賢315頁,第4

𠕔骨閒肉肎肎箸也。

段注肎肎,附箸難解之皃。《莊子》說《庖丁解牛》曰:技經肯綮之未嘗。肯,崔引此解釋之。綮音罄。司馬云:猶結處也。按肎之言可也。故心所願曰肎。得其窾郤曰中肎。引伸之義也。

从肉。从冎省。

段注冎者,剔肉置其骨也。肎肎相箸。有待於剔。故從冎。陸德明引《說文》、《字林》皆口乃反。《唐韵》苦等切。按肎等二字古音同在一部。故皆在海韵。音轉入六部。乃在抍《等韵》也。𥛬作肯。

一曰骨無肉也。

段注此別一義。

古文肎。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本訓骨間,今訓乃可之假字,肎、可音近。

肯不肯、乃可之假,肯、可雙聲。

肎綮乃本訓。可曰肯者,即為可之假字。肎、可雙聲。

肯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65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356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275頁
4說文校箋第176頁,第19字
5說文考正第167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598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05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44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87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06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174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136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604頁【補遺】第16687頁
14通訓定聲第309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356頁【崇文】第1421頁
16說文句讀第524頁
17說文新證第350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183頁,第7字
19古字詁林第四冊,第508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438頁,第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