𦳋
字义 反馈

𦳋

复制

kuǎi ㄎㄨㄞˇ

⺿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26CCB
汉语字典

⺿部

13画

9画

上下结构

kuai

kuǎi

AHMC

TYBE

EILX

26CCB

[1212212512254]

𦳋字概述

折叠展开

〔𦳋〕字拼音是kuǎi 部首是⺿, 总笔画是13画。

〔𦳋〕字是上下结构

〔𦳋〕字仓颉码是TYBE 五笔是AHMC 郑码是EILX

〔𦳋〕字的UNICODE是26CCB。 十进制为158923,UTF-32:00026ccb,UTF-8:F0 A6 B3 8B。

〔𦳋〕字的异体字是

𦳋的意思

折叠展开

kuǎiㄎㄨㄞˇ

基本解释

同“”。草名。《説文•艸部》:“𦳋,艸也。”

𦳋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96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1043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1012頁,第10

唐韻》:古壞切,音怪──草名。

又,《集韻》:苦怪切,音塊。
說文》與蒯同。

注解

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𦳋〕字拼音是kuǎ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㕟

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uǎi] ⑴ 同“蒯”。草名。《説文•艸部》:“𦳋,艸也。”

𦳋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𦳋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𦳋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苦怪切頁碼20頁,第25

𦳋

異體

𦳋艸也。从艸㕟聲。

鉉注臣鉉等案:《說文》無㕟字,當是㝮字之省,而聲不相近。未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庫拜反頁碼78頁,第3行,第2

𦳋艸也。從艸㕟聲。

鍇注臣鍇按:《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𦳋』是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苦怪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18頁,第4許惟賢51頁,第4

𦳋艸也。

段注《左傳》引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李善引《聲類》曰:蒯艸中爲索。苦怪切。《史記》馮驩有一劔。蒯緱。裴駰曰:蒯,茅之類。可爲繩。其劔把無物可裝。以小繩纏之也。

从艸。㕟聲。

段注按《說文》無㕟字。而《爾雅》有之。《釋詁》曰:㕟,息也。音義曰:㕟苦怪反。又墟季反。《字林》以爲喟,𠀌懷反。孫本作快。郭又作嘳。按㕟字今不可得其左㫄所從何等,字之本訓何屬。但其古音在十五部甚明。《說文》𦖥𦳋皆以爲聲。而𦖥字亦作聵𦳋字。逸詩與萃匱爲韵。皆在十五部也。不知何時𦳋改作蒯。從朋,從刀。殊不可曉。葢本扶風䣙鄉之字誤。䣙讀若陪。在第一部第六部。與十五部相隔絕遠。而誤其形作蒯。且用爲𦳋字。不可從也。《玉篇》引無棄菅𦳋不作蒯。苦怪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變作蒯。

𦳋𦳋如此,俗蒯字為𦳋之形誤。

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8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63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66頁
4說文校箋第26頁,第20字
5說文考正第23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79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4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6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5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25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22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582頁【補遺】第16218頁
14通訓定聲第224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6頁【崇文】第261頁
16說文句讀第78頁
17章授筆記第36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2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71頁,第15字

𦳋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𦳋(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𦳋(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𦳋(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𦳋(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𦳋(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