𨟄
字义 反馈

𨟄

复制

fán ㄈㄢˊ

邑部 共17画 上下结构 U+287C4
汉语字典

邑部

17画

15画

上下结构

fan

fán

SQQC

DDKRU

FOJY

287C4

[1234343412341342515215]

𨟄字概述

折叠展开

〔𨟄〕字拼音是fán 部首是邑, 总笔画是17画。

〔𨟄〕字是上下结构

〔𨟄〕字仓颉码是DDKRU 五笔是SQQC 郑码是FOJY

〔𨟄〕字的UNICODE是287C4。 十进制为165828,UTF-32:000287c4,UTF-8:F0 A8 9F 84。

〔𨟄〕字的异体字是

𨟄的意思

折叠展开

𨟄

详细解释

拼音fán。乡名。

𨟄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61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279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1265頁,第36

唐韻》:附袁切;《集韻》:扶園切,𡘋音樊。
說文》:京兆杜陵有𨟄鄕。

注解

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𨟄〕字拼音是f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樊、邑

𨟄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𨟄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𨟄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附袁切頁碼207頁,第23

𨟄

異體𨟅

𨟄京兆杜陵鄉。从邑樊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父闌反頁碼532頁,第4行,第2

𨟄京兆杜陵鄉。從邑樊聲。

鍇注臣鍇曰:「此即樊川。漢曰御宿,在長安城南終南山北,連芙蓉園曲江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附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144頁,第3許惟賢504頁,第7

𨟄京兆杜陵鄉。

段注《水經注・渭水》篇。泬水上承皇子陂於樊川。其地卽杜之樊鄉也。漢祖至櫟陽。以將軍樊噲灌廢丘最。賜邑於此鄉。按樊鄉見史,《漢・樊噲傳》。《索隱》引《三秦記》曰:長安正南。山名秦嶺。谷名子午。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樊鄉卽樊川也。宋敏求《長安志》曰:樊川在萬年縣南三十五里。引《十道志》云:其地卽杜陵之樊鄉。凡言樊鄉,卽許之𨟄鄉也。在今西安府府南三十里之樊川。《周語》。樊仲山父諫。韋曰:仲山父,王卿士。食采於樊。《毛傳》曰:仲山甫,樊矦也。按周襄王賜晉文公陽樊之田。陽樊,一名樊。一名陽。《國語》。陽人不服。而曰陽有樊仲之官守焉。然則仲山甫之樊非此𨟄也。陽樊,《方輿紀要》云:或曰在今河南懷慶府濟源縣。

从邑。𤕩聲。

段注附袁切。十四部。

𨟄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09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526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407頁
4說文校箋第263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254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912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577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399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34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61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260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209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594頁【補遺】第16980頁
14通訓定聲第300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53頁【崇文】第2209頁
16說文句讀第839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277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633頁,第3字

𨟄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𨟄(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𨟄(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