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liú

纳善如流

拼音 nà shàn rú liú 怎么读

注音 ㄋㄚˋ ㄕㄢˋ ㄖㄨˊ ㄌㄧㄡˊ

繁体 納善如流

纳善如流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从善如流”。见“从善如流”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从善如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从善如流”这句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八年》。春秋时,列国林立且彼此征伐不断。根据《左传・成公六年》的记载,该年秋天,楚国率兵攻打郑国,当时和郑国订有盟约的晋国于是派兵前往援助,并且还乘机攻打临近的蔡国。楚军一听到消息之后,马上动员申、息二地的军队,准备援救蔡国。这时,晋军将领赵同、赵括向主帅栾书建议正面迎击,向楚国进军。正当栾书准备下令时,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却劝他说:“我们是来援救郑国的,郑国的危机解除,我们不但不退兵,还去攻打蔡国,已经是不义之战了,现在还触怒楚国,真打起来一定赢不了。就算赢了,也不是件光荣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栾书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因此决定撤军。这种能接受部属提出好意见的处事态度,在《左传・成公八年》就提到说,晋军得以屡获战功,多在于栾书能听从知庄子等三人的建议,另如能掳获沈国国君揖初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因此对于栾书攻打沈国获胜的这件事,就有君子评论说:“从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说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是最适当的行为。典源又见《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的故事在此处则是表述楚国的公子比不得民心,也不像齐桓公那样重用人才,听从正确的意见,因此无法得到王位。后来,“从善如流”被用来比喻乐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

【书证】

  • 01.《晋书・卷一一一・慕容暐载记》:“苻坚机明好断,纳善如流。王猛有王佐之才,锐于进取。”

纳善如流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nà), 纟部,共7画

①. 收入,放进。 如: 出纳。藏污纳垢。

②. 接受。 如: 采纳。笑纳。纳谏。

③. 享受。 如: 纳福。纳凉。

④. 缴付。 如: 纳税。

⑤.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 如: 纳鞋底。

⑥. 姓。

读音(shàn), 口部,共12画

①.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如: 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②. 好的行为、品质。 如: 行善。惩恶扬善。

③. 高明的,良好的。 如: 善策。善本。

④. 友好,和好。 如: 友善。亲善。和善。

⑤. 熟悉。 如: 面善。

⑥. 办好,弄好。 如: 善后。

⑦. 擅长,长(cháng )于。 如: 善辞令。多谋善断。

⑧. 赞许。 如: “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

⑨. 好好地。 如: 善待。善罢甘休。

⑩. 容易,易于。 如: 善变。善忘。多愁善感。

⑪. 姓。

读音(rú), 女部,共6画

①. 依照顺从。 如: 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②.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 如: 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③. 比得上,及。 如: 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④. 到,往。 如: 如厕。

⑤. 假若,假设。 如: 如果。如若。假如。

⑥. 奈,怎么。 如: 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⑦. 与,和。 如: “公如大夫入”。

⑧. 或者。 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⑨.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 如: 突如其来。

⑩. 表示举例。 如: 例如。

⑪. 应当。 如: “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⑫.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⑬. 姓。

读音(liú), 水部,共10画

①. 液体移动。 如: 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②.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 如: 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③. 传播。 如: 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

④. 指江河的流水。 如: 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⑤. 像水流的东西。 如: 气流。暖流。电流。

⑥. 向坏的方面转变。 如: 流于形式。

⑦.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 如: 流放。流配。

⑧. 品类,等级。 如: 流辈。流派。

⑨. 指不正派。 如: 二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