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nsānzhī

一问三不知

拼音 yī wèn sān bù zhī 怎么读

注音 ㄧ ㄨㄣˋ ㄙㄢ ㄅㄨˋ ㄓ

繁体 一問三不知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一无所知 装疯卖傻

反义词 无所不知

一问三不知的意思

折叠展开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用法联合式;作分句;含贬义。

例子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生气。

正音”,读作“sān”,不能读作“shān”。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一问三不知”和“一无所知”;都含有“问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但“一问三不知”重在指人家问你情况;都说不知道。可以是确实不知道;也可以是假装不知道;即知道不愿告诉他;“一无所知”泛指对情况或知识一点也不知道。

歇后语 1. 傻子问路 —— 一问三不知
2. 向傻子问路 —— 一问三不知

谜语(谜底:一问三不知)

故事 公元前468年,晋国大夫荀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君派大夫公子般去齐国求救。齐平公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去救援。荀瑶派使者与陈成子讲和。陈成子的部将荀寅自作聪明地说自己对此事的开始、发展、结果三方面都不知道,怪不得到处碰壁。

一问三不知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知。一问三不知语本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是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指从头至尾全部都不知道。《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一问三不知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ay "I don't know" to every question

一问三不知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wèn), 门部,共6画

①.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 如: 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

②. 为表关切而询问。 如: 慰问。问候。问长问短。

③. 审讯,追究。 如: 审问。问案。唯你是问。

④. 管,干预。 如: 概不过问。

⑤.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 如: 我问他借几本书。

⑥. 姓。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①.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②.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zhī,zhì), 矢部,共8画

㈠ 知 [ zhī ]

①. 晓得,明了。 如: 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②. 使知道。 如: 通知。知照。

③. 学识,学问。 如: 知识,求知。无知。

④. 主管。 如: 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⑤. 彼此了解。 如: 相知。知音。知近。

⑥.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如: 故知(老朋友)。

㈡ 知 [ zhì ]

①. 同“智”,智慧。

一问三不知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