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ìngjié

目不定睫

拼音 mù bù dìng jié 怎么读

注音 ㄇㄨˋ ㄅㄨˋ ㄉㄧㄥˋ ㄐㄧㄝˊ

近义词 目不交睫

目不定睫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目不交睫”。见“目不交睫”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目不交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西汉文帝刘恒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性格宽和,仁孝恭俭,废除了许多残酷的刑罚。袁盎则是文帝时的大臣,常能提出有益的建言。文帝时,淮南王刘长自恃为宗室亲族,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数度抗旨,无视于法制的存在。据《史记・卷一○一・袁盎鼌错列传・袁盎》载,当时袁盎就曾预言此人将危害社稷,但为顾及宗室之情,文帝未加以制裁。后来淮南王果真起兵谋反,文帝平乱后将其流放,不料却病死于途中。文帝得知刘长的死讯,极为自责与伤心,饮食不入,袁盎于是举了三项文帝值得称颂的事迹以宽慰之。其中之一为事母至孝:有一次,母亲薄太后身患重病,而且病了三年之久。在此期间,文帝丝毫不敢怠慢,“不交睫,不解衣”地照顾侍候,煎好的汤药也一定先亲自尝过才拿给母亲服用。袁盎以为文帝虽贵为王者之尊,然其孝行却胜过以孝闻名的曾参,更显得难能可贵。“不交睫,不解衣”,形容文帝不睡觉,不宽衣,时时刻刻在母亲身侧照料。这样的形容虽然过于夸大,但文帝亲侍汤药的行为确实值得称颂,也因而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目不交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忙碌或心情不安而不能入眠。

【书证】

  • 01.清・王夫之〈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岁己酉,与先考同赴省试,先考中涂病作,遽谢同辈掖扶归里。小艇炎蒸篝灯搔抑,目不定睫者五昼夜。”

目不定睫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ù), 目部,共5画

①. 眼睛。 如: 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②. 看,视。 如: 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③.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如: 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④.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 如: 条目。纲举目张。

⑤. 名称。 如: 数目。巧立名目。

⑥. 标题。 如: 目录。

⑦.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 如: 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⑧. 孔眼。 如: 网目。

⑨. 指为首的人。 如: 头目。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dìng), 宀部,共8画

①. 不动的,不变的。 如: 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dū)。定稿。定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

②. 使不变动。 如: 定案。定罪。决定。确定。

③.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 如: 大局已定。

④.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 如: 心神不定。

⑤. 确凿,必然的。 如: 必定。镇定。

⑥. 预先约妥。 如: 定计。定情。定货。定做。

⑦. 姓。

读音(jié), 目部,共13画

①. 眼睑边缘的细毛。 如: 睫毛。目不交睫。迫在眉睫。

②. 眨眼。 如: “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

目不定睫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