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jié

目不见睫

拼音 mù bù jiàn jié 怎么读

注音 ㄇㄨˋ ㄅㄨˋ ㄐㄧㄢˋ ㄐㄧㄝˊ

繁体 目不見睫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目空一切

反义词 反躬自省 自知之明 谦虚谨慎

目不见睫的意思

折叠展开

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例子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启》诗)

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想趁越国内乱出兵占领越国。杜子听说后去见楚庄王说:“人的智慧往往就同人的眼睛一样,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楚国曾被秦、晋国打败,国内又不安定,此时出兵攻打越国就像目不见睫一样。”

目不见睫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见远而不能见近。#语本《韩非子・喻老》。后亦用“目不见睫”比喻人无自知之明,不能看见自己的过失。

【典源】

#《韩非子・喻老》[1]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2]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3]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𫏋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解

[1]典故或见于《胡非子》。

[2]患:忧虑、担心。

[3]睫:音jié,长在上下眼睑边缘的细毛。

参考

《胡非子》(据《艺文类聚・卷一七・人部一・目》引)

目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见其眦。

【典故】

春秋时,楚庄王想要攻打越国,庄子就问他为什么要攻打越国?他回答说:因为越国政乱兵弱。庄子听了便说出他心里的忧虑:“君王你的智慧正如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楚国军队曾败给秦、晋,因此丧失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兵弱。强盗庄𫏋在楚境内四处作乱,官吏却拿他没办法,这是政乱。君王你看不见自己国家的乱象,却想攻打越国,这是见远而不能见近。”于是楚庄王打消攻打越国的念头。后来“目不见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见远而不能见近。另外,《胡非子》:“目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见其眦。”也指见远而不能见近的意思,只是用字不同。眦(),眼眶。意指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眼眶。“目不见睫”亦用来比喻人无自知之明,不能看见自己的过失。《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毫毛而不见其睫也。”正用此意。

【书证】

  • 01.宋・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诗:“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 02.宋・杨简《慈湖遗书・卷八・家记二》:“斯事至易至简,如舆薪其前,而人自不见;如钟鼓震其旁,而人自不闻;如目不见睫,以其太近;如玉在其怀中,而终日奔走索诸外。”
  • 03.宋・吴儆〈题新安佥厅拄笏亭〉诗:“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亵。山中老鉏犁,山前走车辙。终日对孱岩,如目不见睫。”
  • 04.清・钱大昕〈欹器铭〉:“好胜敌至,多藏盗憎。目不见睫,勿谓视明。”
  • 05.清・袁枚《随园随笔・卷上・天时地志类・地理之难》:“牧斋注杜,以潼关为唐始立,而竟忘曹操之殆死潼关,则真乃目不见睫耶?”

【用法】

语义比喻人无自知之明,不能看见自己的过失。贬义。

类别用在“不知自省”的表述上。

例句

这件事的问题就在你自己身上,不要再目不见睫了!

一个人若是目不见睫,不知自我检讨,是难以成长的。

你只知道指责别人,却目不见睫,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我们经常犯下目不见睫的错误,因为察人容易,察己较难。

能够认识自己,才能有充实圆满的人生, 然而却有很多人目不见睫,无自知之明。

目不见睫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he eye cannot see its lashes.(lack self-knowledge)

目不见睫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ù), 目部,共5画

①. 眼睛。 如: 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②. 看,视。 如: 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③.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如: 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④.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 如: 条目。纲举目张。

⑤. 名称。 如: 数目。巧立名目。

⑥. 标题。 如: 目录。

⑦.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 如: 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⑧. 孔眼。 如: 网目。

⑨. 指为首的人。 如: 头目。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jiàn,xiàn), 见部,共4画

㈠ 见 [ jiàn ]

①. 看到。 如: 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②. 接触,遇到。 如: 怕见风。见习。

③. 看得出,显得出。 如: 见效。相形见绌。

④.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 如: 见上。见下。

⑤. 会晤。 如: 会见。接见。

⑥.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 如: 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⑦.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 如: 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㈡ 见 [ xiàn ]

①. 古同“现”,出现,显露。

②. 古同“现”,现存。

读音(jié), 目部,共13画

①. 眼睑边缘的细毛。 如: 睫毛。目不交睫。迫在眉睫。

②. 眨眼。 如: “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

目不见睫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