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máodùn

自相矛盾

拼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怎么读

注音 ㄗˋ ㄒㄧㄤ ㄇㄠˊ ㄉㄨㄣˋ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格格不入

反义词 天衣无缝 无懈可击 自圆其说

自相矛盾的意思

折叠展开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正音”,读作“xiāng”,不能读作“xiàng”。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 1.(谜底:自相矛盾)
2. 开封 (谜底:自相矛盾)
3. 尺短寸长 (谜底:自相矛盾)

故事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自相矛盾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比喻言语或行事前后无法呼应,互相抵触。◎典出《韩非子・难一》。

【典源】

《韩非子・难一》

[1]人有[2][3]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4]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5]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

注解

[1]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2]鬻:音,卖。

[3]楯:音shǔn,通“”。古代用来抵御敌人兵刃及保护自己的兵器。

[4]陷:指刺入。

[5]弗能应:无法回答。

[6]两誉:尧、舜两人同时都得到最高的赞美。

《韩非子・难势》

客曰:“人有鬻矛与楯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典故】

矛是攻击的兵器,而盾是用来防御兵器攻击的器具。在《韩非子・难一》中,举了一个故事说:有个楚国人在市集上卖矛和盾。刚开始时先是夸赞他的盾说:“我这面盾非常坚固,任何锋利的东西都刺不破它。”过了一会儿,又夸赞他的矛说:“我这只矛是最锋利的,没有什么东西是它不能刺破的。”这时,有人紧接著问说:“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那结果会是怎样呢?”这一问,让卖矛与盾的人无言以对。典源又见《韩非子・难势》。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自相矛盾”,用来比喻言语或行事前后无法呼应,互相抵触。

【书证】

  • 01.《梁书・卷四三・韦粲列传》:“前诸将之议,豫州意所未同,即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异,锋镝便有所归。”
  • 02.《魏书・卷八四・儒林列传・李业兴》:“业兴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录梁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盾!』”
  • 03.《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衮名。岂惟颠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
  • 04.《朱子语类・卷八七・礼四・小戴礼》:“礼家之说,大抵自相矛盾。”
  • 05.《宋史・卷一三一・乐志六》:“于是命李照改定雅乐,比朴下三律。照以纵黍累尺,虽律应古乐,而所造钟磬,才中太簇,乐与器自相矛盾。”
  • 06.《元史・卷七二・祭祀志一》:“《礼经》出于秦火之后,残阙脱漏,所存无几。至汉,诸儒各执所见。后人所宗,惟郑康成、王子廱,而二家自相矛盾。”
  • 07.《明史・卷一九二・安磐列传》:“夫孝宗既不得考,恭穆又不得入,是无考也。世岂有无考之太庙哉。此其说之自相矛盾者也。”
  • 08.《三侠五义》第一一六回:“小弟若不出水寨,少时如何进水寨呢?岂不自相矛盾么?”
  • 09.《红楼梦》第一回:“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说,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 10.《醒世姻缘传》第四七回:“既称因贫卖子,何得又有原银三两存于十六年之久?种种不情,自相矛盾。”

【用法】

语义比喻言语或行事前后无法呼应,互相抵触。

类别用在“言语矛盾”的表述上。

例句

你的论点根本自相矛盾,如何说服他人?

写论文最怕观点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恋爱中人心思不定,说话自相矛盾是正常的。

他的个性遇事犹疑不决,说法常前后自相矛盾

他也许年纪大了,讲话常颠三倒四,自相矛盾

你方才说他是好人,此刻又说他罪该万死,岂不是自相矛盾

你竟然对自己提出的议案投下反对票,这种行径简直是自相矛盾

本来懦弱与勇猛是自相矛盾的,但他的个性竟然兼而有之,真是稀奇。

别以为我的说法自相矛盾,这不过是我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事情的结果罢了。

上头一会答应解决水荒,一会又说这是地方自己的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对一个聪明才智高,能干却又做尽坏事的人,我们既欲其生,又欲其死,这种心境就是自相矛盾的最佳例证。

自相矛盾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ntinomy
  2. 自己矛盾(じこむじゅん)
  3. самому себе противоре чить
  4. être contradictoires(se contredire)

自相矛盾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ì), 自部,共6画

①. 本人,己身。 如: 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②. 从,由。 如: 自从。自古以来。

③. 当然。 如: 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④. 假如。 如: 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读音(xiāng,xiàng), 目部,共9画

㈠ 相 [ xiāng ]

①.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如: 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②.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如: 相信。相烦。相问。

③. 亲自看(是否中意)。 如: 相亲。相中(zhòng)。

④. 姓。

㈡ 相 [ xiàng ]

①. 容貌,样子。 如: 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②. 物体的外观。 如: 月相。金相。

③. 察看,判断。 如: 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④.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 如: 辅相。宰相。首相。

⑤.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⑥.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⑦.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 如: 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⑧.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⑨. 姓。

读音(máo), 矛部,共5画

①.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如: 矛头。

读音(dùn), 目部,共9画

①.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如: 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

②. 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 如: 金盾。银盾。

自相矛盾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