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shǐ

颐指气使

拼音 yí zhǐ qì shǐ 怎么读

注音 ㄧˊ ㄓˇ ㄑㄧˋ ㄕˇ

繁体 頤指氣使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趾高气扬 盛气凌人 神气活现

反义词 唯唯诺诺 低三下四 奴颜婢膝

颐指气使的意思

折叠展开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
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出处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颐指气使,心狠手辣。(林平《从夏三虫说开去》)

正音”,读作“yí”,不能读作“yǐng”。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见“发号施令”。

故事 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颐指气使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形容以高傲的态度指使属下。《唐・元稹・追封李逊等母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锺,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十八出》:“公卿颐指气使,果然鼠凭社贵,真个狐借虎威,好气势也呵!”

颐指气使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order people about with only a tilt of the chin and without speaking arrogant airs
  2. помыкать(высокомерно)
  3. se faire obéir au doigt et à l'oeil

颐指气使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í), 页部,共13画

①. 面颊,腮。 如: 支颐。解(jiě)颐。颐指气使。

②. 休养,保养。 如: 颐神。颐养。

③. 文言助词,无义。 如: “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

读音(zhǐ), 手部,共9画

①.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 如: 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

②.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 下了三指雨。

③.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 如: 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

④. 点明,告知。 如: 指导。指引。指正。指责。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挥。指日可待。

⑤. 直立,竖起。 如: 令人发(fà)指(形容极为愤怒)。

⑥. 意向针对。 如: 指标。指定。

⑦. 古同“旨”,意义,目的。

读音(qì), 气部,共4画

①.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 如: 气体。

②. 呼吸。 如: 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③.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 如: 气候。气温。气象。

④. 鼻子闻到的味。 如: 气味。臭气。

⑤. 人的精神状态。 如: 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⑥. 怒,或使人发怒。 如: 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⑦. 欺压。 如: 受气。

⑧.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 如: 气功。气血。气虚。

⑨. 中医指某种症象。 如: 痰气。湿气。

⑩. 景象。 如: 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使

读音(shǐ), 人部,共8画

①. 用。 如: 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②. 派,差谴。 如: 使唤。使命。使女。

③. 让,令,叫。 如: 迫使。

④. 假若。 如: 假使。即使。

⑤. 奉命办事的人。 如: 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颐指气使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