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fén ㄈㄣˊ

氵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6C7E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氵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fen

fén

形声字

IWVN 86 、 IWVT 98

ECSH

VOYD

38127

3083

2358

6C7E

[4413453] 点、点、提、撇、捺、横折钩、撇

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5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609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556頁,第1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符分切,音濆──水名。
說文》: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
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
水經》: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
山海經》:管涔之山,其上無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

又,地名,在襄城。
左傳・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馬彪曰:襄城縣有汾丘。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汾隂、臨汾,俱屬河東郡;汾陽屬太原郡。
廣輿記》:臨汾、汾西二縣,今俱屬平陽府。

又,郡名。
廣輿記》:山西汾州府,本漢太原郡,後魏曰汾州,唐曰浩州,宋曰汾陽。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與湓同,湓水在潯陽。或省作汾。詳湓字註。

又,方文切,音分──與紛同。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註〕衆盛貌。汾沄,音紛雲。

又,溫汾,水轉貌。枚乗〈七發〉:所揚汩者,所溫汾者。

注解

〔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汾〕字拼音是fé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分,五行属

〔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én] ⑴ 〔~河〕水名,在中国山西省。

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