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fén ㄈㄣˊ

氵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6C7E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氵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fen

fén

形声字

IWVN 86 、 IWVT 98

ECSH

VOYD

38127

3083

2358

6C7E

[4413453] 点、点、提、撇、捺、横折钩、撇

汾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符分切頁碼361頁,第8

汾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从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扶云反頁碼879頁,第6行,第1

汾水,岀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從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濅。

鍇注臣鍇按:《漢書》:「汾出太原汾陽縣北山,西南至汾陰入河。過郡二行千三百四十里。」《春秋左傳》所謂「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也」。《周禮》云:「冀州其濅汾、潞。」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符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101頁,第1許惟賢918頁,第2

汾汾水。出大原晉陽山。西南入河。

段注太原郡晉陽,二志同。今山西太原府太原縣縣治東北有太原舊城。城中舊有三城。一曰《大明》城。古晉陽城也。《左傳》有六名。曰大夏,曰大原,曰大鹵,曰夏墟,曰晉陽,曰鄂。其實一也。《周禮》河內曰冀州。其浸汾,潞。《左傳》曰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又曰宣汾洮。《前志》曰:大原郡晉陽。晉水所出。東入汾。汾陽。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陰入河。《水經》曰:汾水,出大原汾陽縣北管涔山。至汾陰縣北。西注於河。按許云出晉陽山與志《水經》不合者,志《水經》舉其遠源。許舉其近源也。汾出管涔山。東南過晉陽縣東。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許意謂晉水卽汾水之源。所謂晉陽山者,葢卽縣甕山。在今太原縣西南十里。晉水所出也。杜注《左傳》曰:汾水出太原。與許合。今汾水出靜樂縣管涔山。經陽曲縣。至太原縣城東。晉水入焉。又經清源縣東南,徐溝縣北。又經交城縣,文水縣,平遙縣,汾陽縣,孝義縣,介休縣,靈石縣,霍州,趙城縣,洪洞縣,臨汾縣,襄陵縣,太平縣,曲沃縣。至絳州城南。澮水入焉。又經稷山縣,河津縣。至榮河縣北境入河。在龍門之南五十里。曰汾口。於古水道無大異。

从水。分聲。

段注符分切。十三部。按《大雅》汾王之甥。毛曰:汾,大也。此謂汾卽墳之假借也。

或曰出汾陽《北山》。

段注《漢志》、《水經》說見上。鄭注《周禮》亦曰汾出汾陽。

冀州浸。

段注《周禮・職方》氏文。

汾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3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906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687頁
4說文校箋第466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430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55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64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28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29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83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450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373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661頁【補遺】第17612頁
14通訓定聲第311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30頁【崇文】第3717頁
16說文句讀第1503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28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005頁,第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