厀
笔顺 反馈

复制

ㄒㄧ

卩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5380
汉语字典

卩部

13画

11画

左右结构

xi

SWIB

DESL

FOKY

47920

5380

[1234342413452] 横、竖、撇、点、撇、点、竖钩、点、提、撇、点、横折钩、竖

厀字概述

折叠展开

〔厀〕字拼音是xī 部首是卩, 总笔画是13画。

〔厀〕字是左右结构

〔厀〕字仓颉码是DESL 五笔是SWIB 四角号码是47920 郑码是FOKY

〔厀〕字的UNICODE是5380。 十进制为21376,UTF-32:00005380,UTF-8:E5 8E 80。

〔厀〕字的异体字是

厀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ㄒㄧ

基本解释

古同“”。

厀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72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60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90頁,第7

唐韻》、《集韻》、《正韻𡘋息七切,音悉。
說文》:脛頭卪也。从卩,桼聲。〔徐曰〕今俗作膝。人之節也。
前漢・吳王濞傳》:頓首厀行。

又,楊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厀。〔又〕絜襦謂之蔽厀。

又,齧厀,馬名。
前漢・王褒傳》:駕齧厀。〔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厀,故曰齧厀。

集韻》或作𦡩、膝。

注解

〔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卩部

〔厀〕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桼、卩

〔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ī] ⑴ 古同“膝”。

厀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厀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厀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息七切頁碼300頁,第8

厀脛頭卪也。从卪桼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膝,非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恖一反頁碼748頁,第5行,第1

厀脛頭也。從卪桼聲。

鍇注臣鍇曰:「今俗作膝。膝,人之節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息七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721頁,第4許惟賢753頁,第7

厀脛頭卪也。

段注《肉部》曰:腳,脛也。脛。胻也。厀者在脛之首。股與腳閒之卪也。故从卪。

从卪。桼聲。

段注息七切。十二部。俗作膝。

厀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90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748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570頁
4說文校箋第382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359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129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21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446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1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34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372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308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021頁【補遺】第17366頁
14通訓定聲第254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772頁【崇文】第3085頁
16說文句讀第1226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11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862頁,第6字

厀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厀(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厀(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厀(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厀(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厀(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厀(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厀(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厀(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厀(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厀(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厀(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厀(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