𠨘
字义 反馈

𠨘

复制

ㄅㄧˋ

卩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20A18
汉语字典

卩部

7画

5画

左右结构

bi

NTBH

PHSL

WZMY

20A18

[4543452]

𠨘字概述

折叠展开

〔𠨘〕字拼音是bì 部首是卩, 总笔画是7画。

〔𠨘〕字是左右结构

〔𠨘〕字仓颉码是PHSL 五笔是NTBH 郑码是WZMY

〔𠨘〕字的UNICODE是20A18。 十进制为133656,UTF-32:00020a18,UTF-8:F0 A0 A8 98。

𠨘的意思

折叠展开

𠨘

详细解释

拼音bì。主宰。

𠨘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70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59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89頁,第11

唐韻》、《集韻𡘋兵媚切,音祕。
說文》:宰之也。

注解

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卩部

𠨘〕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必、卩

𠨘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𠨘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𠨘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兵媚切頁碼300頁,第5

𠨘

𠨘宰之也。从卪必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彼至反頁碼748頁,第3行,第2

𠨘宰之也。從卪必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兵媚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721頁,第1許惟賢753頁,第4

𠨘宰之也。

段注未聞。葢謂主宰之也。主宰之則制其必然故从必。按《衞風》。有斐君子。《釋文》云:《韓詩》作𠨘,美皃。葢卽此字。而今本《釋文》及《廣韵》皆誤从邑,作邲。《廣韵》六至云:邲,好皃。五質云:邲地名。在鄭。又美皃。其誤甚矣。

从卪。必聲。

段注兵媚切。古音在十二部。《玉篇》無此字。《廣韵》亦有邲無𠨘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宰之也。宰,治也,故从卩。

𠨘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89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747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570頁
4說文校箋第382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359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1293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217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446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1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33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372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308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018頁【補遺】第17366頁
14通訓定聲第2554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772頁【崇文】第3085頁
16說文句讀第1225頁
17章授筆記第377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107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862頁,第3字

𠨘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𠨘(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𠨘(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𠨘(甲骨文·商·历无名间) 甲骨文 历无名间

𠨘(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𠨘(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𠨘(金文·商·商) 金文

𠨘(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𠨘(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