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ㄏㄨ

虍部 共6画 半包围结构 U+864D
汉语字典

虍部

6画

半包围结构

hu

HAV 86 、 HHGN 98

YP

IHAA

21214

5705

8214

864D

[215315] 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

虍字概述

折叠展开

〔虍〕字拼音是hū 部首是虍, 总笔画是6画。

〔虍〕字是半包围结构

〔虍〕字仓颉码是YP 五笔是HAV 86 、 HHGN 98 四角号码是21214 郑码是IHAA 中文电码是5705 区位码是8214

〔虍〕字的UNICODE是864D。 十进制为34381,UTF-32:0000864d,UTF-8:E8 99 8D。

〔虍〕字的异体字是

虍的笔顺

折叠展开

虍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ㄏㄨ

基本解释

虎皮上的斑纹。

详细解释

1.老虎身上的花纹。

《说文解字•虍部》:“虍,虎文也。”

2.二一四部首之一。

ㄏㄨ

详细解释

1.老虎身上的纹路。

2.二一四部首之一。

ㄏㄨ

虍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虍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7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073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1046頁,第1

古文: 𧇁

唐韻》:荒烏切,音呼。
字林》:虎文也。
六書正譌》:象其文章屈曲也。

又,《通志・六書略》:象虎而刳其肉,其皮之形。
類篇》:凡虍之類皆从虍。
〇〔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虍虎虤分作三部,今从《字彙》、《正字通》倂入。

注解

〔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虍部

〔虍〕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

〔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ū] ⑴ 虎皮上的斑纹。

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虍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虍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荒烏切頁碼155頁,第7

虍虎文也。象形。凡虍之屬皆从虍。

鉉注徐鍇曰:「象其文章屈曲也。」

附注徐鍇繫傳:「象其文章屈曲也。」按:孔廣居疑疑認為「虍」即「虎」的省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虎烏反頁碼393頁,第6行,第1

虍虎文也。象形。凡虍之屬,皆從虍。讀若《春秋傳》曰:「虍有餘。」

鍇注臣鍇曰:「象文章屈曲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荒烏切古音第五部頁碼833頁,第3許惟賢369頁,第6

虍虎文也。象形。

段注小徐曰:象其文章屈曲也。荒烏切。五部。

凡虍之屬皆从虍。讀若《春秋傳》曰虍有餘。

段注有譌字不可通。疑是賈余餘勇之賈。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春秋傳》曰「虍有餘」,今本《公羊傳》,作「盱有餘」。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側視虎頭張嘴的樣子。篆文作,形體離甲文之形甚遠,唯對照篆文「虎」作,則為虎頭應無疑問。像虎獸側視張嘴有紋理之頭。字經隸書,體變作,頗失其形,楷書沿之以定體作虍,則益失其形,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虍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08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405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15頁
4說文校箋第201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93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68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20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73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0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23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199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159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169頁【補遺】第16763頁
14通訓定聲第157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13頁【崇文】第1649頁
16說文句讀第613頁
17說文新證第406頁,第3字
18章授筆記第208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125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495頁,第2字

虍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iger; KangXi radical 141
  2. Radikal Nr. 141 = Tiger (Sprachw)
  3. tigre, 141e radical, rayures d'un tigre

虍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虍(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虍(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虍(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虍(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虍(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