虙
笔顺 反馈

复制

ㄈㄨˊ

虍部 共11画 半包围结构 U+8659
汉语字典

虍部

11画

5画

半包围结构

fu

HANT 86 、 HNTE 98

YPPH

IHWM

21234

8659

[21531545434] 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点、斜钩、点、撇、点

虙字概述

折叠展开

〔虙〕字拼音是fú 部首是虍, 总笔画是11画。

〔虙〕字是半包围结构

〔虙〕字仓颉码是YPPH 五笔是HANT 86 、 HNTE 98 四角号码是21234 郑码是IHWM

〔虙〕字的UNICODE是8659。 十进制为34393,UTF-32:00008659,UTF-8:E8 99 99。

虙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ㄈㄨˊ

基本解释

姓。

虙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虍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72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1074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047頁,第4

唐韻》、《集韻》、《韻會𡘋房六切,音服。
說文》:虎貌。

又,《廣韻》:古與伏通。
正韻》:虙犧氏,以能馴虙犧牲也。

又,與宓通。
顏氏家訓》:孔子弟子虙子賤爲單父宰,卽虙犧之後。俗字亦爲宓。今兗州永昌郡舊單父地是也,東門有子賤𥓓,漢世所立,乃云濟南伏生卽子賤之後,乃知虙與伏古來通字,誤以爲宓。
前漢・司馬相如傳》:靑琴虙𡚱之徒。〔師古註〕虙與伏字同,字本作虙也。

注解

〔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虍部

〔虙〕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虍、必

〔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ú] ⑴ 姓。

虙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虙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虙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房六切頁碼155頁,第9

虙虎皃。从虍必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伐六反頁碼394頁,第1行,第1

虙虎皃也。從虍必聲。

鍇注臣鍇曰:「古者或用爲伏羲之伏字,又洛水之神曰虙妃,一云虙羲氏之女也。今人音爲宓妃,誤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房六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834頁,第1許惟賢370頁,第1

虙虎皃。

段注古伏羲字作虙。《五經文字》引《論語・釋文》云:宓子賤姓虙。文字譌舛。轉而爲宓。故濟南伏生稱子賤之後也。

从虍。必聲。

段注房六切。按古音在十二部。讀如密。《顏氏家訓》云:張揖,孟康皆云虙伏古今字。而皇甫謐《帝王世紀》云:伏羲或謂之宓羲。案諸經,史,緯,𠊱。遂無宓羲之號。虙宓二字下俱爲必。是以誤耳。孔子弟子虙子賤。卽虙羲之後。俗字亦爲宓。今兖州永昌郡城東門子賤碑。漢世所立。云濟南伏生卽子賤之後。是虙之與伏古來通字。誤以爲宓。較可知矣。顏語謂虙音房六切。與伏音同。而宓音綿一切。與虙音殊。故謂宓羲宓子賤皆誤字。不知虙宓古音正同。故虙羲或作宓羲。其爲伏羲者。如《毛詩》苾字,《韓詩》作馥。語之轉也。宓子賤之當爲虙子賤。則出黃門肊測。而陸氏《釋文》,張氏《五經文字》從之。葢古未有作虙子賤者。若論其同从必聲。則作虙子賤亦無不可。

虙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08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406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315頁
4說文校箋第201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193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687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20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74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0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23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199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159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174頁【補遺】第16764頁
14通訓定聲第2552頁,第6字
15說文義證第413頁【崇文】第1649頁
16說文句讀第614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13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495頁,第4字

虙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虙(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虙(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虙(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虙(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虙(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虙(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虙(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虙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