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shǔ ㄕㄨˇ

虫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8700
汉语字典

虫部

13画

7画

上下结构

shu

shǔ

形声字

LQJU

WLPLI

LKRI

60127

5771

4281

8700

[2522135251214] 竖、横折、竖、竖、横、撇、横折钩、竖、横折、横、竖、横、点

蜀字概述

折叠展开

〔蜀〕字拼音是shǔ 部首是虫, 总笔画是13画。

〔蜀〕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金。

〔蜀〕字仓颉码是WLPLI 五笔是LQJU 四角号码是60127 郑码是LKRI 中文电码是5771 区位码是4281

〔蜀〕字的UNICODE是8700。 十进制为34560,UTF-32:00008700,UTF-8:E8 9C 80。

〔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蜀〕字的异体字是

蜀的笔顺

折叠展开

蜀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ǔㄕㄨˇ

基本解释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客(旅游蜀地的人)。~椒。~绣(四川出产的刺绣)。~锦。得陇望~。

中国朝代名。~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后作“

2.同本义caterpillar

蜀,葵中蚕也。 —— 《说文》蜎蜎者蜀。 —— 《诗·东山》。传:“桑蚕也。”欲小则化为蚕蠋。 —— 《管子·水池》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 —— 《韩非子》

3.古族名、国名、郡名 Shu nationality; Kingdom of Shu,在今四川一带。

蜀,西僻之国也。 —— 《战国策·秦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 蜀。 —— 汉· 贾谊《过秦论》

蜀江(蜀郡之内的江河);蜀魄(杜鹃鸟的代称。传说蜀君杜宇死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蜀王春恨(传说杜鹃春天啼鸣时声音悲切,以致嘴角流血);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蜀都(古代蜀国的都城);蜀帝(泛指蜀的君主);蜀叟(古族名。叟中一支);蜀中(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蜀王(蜀国的君王);蜀罗(蜀中织造的轻罗);蜀道(蜀中的道路);蜀栈(蜀中的栈道);蜀本(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山(蜀地山岳的泛称);蜀川(蜀地的川流);蜀茶(蜀地所产的茶);蜀客(指旅居在外的蜀人);蜀国(泛指蜀地)

4.朝代名 Shu Dynasty。三国时蜀汉的简称。旧地在今四川、云南、贵州一带。

蜀兵伤者极多。 —— 《三国演义·失街亭》

5.中国四川省的别称another name for Sichuan Province

蜀之鄙有二僧。 ——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蜀刀(四川出产的小刀);蜀桐(蜀地所产的桐木);蜀都(古时四川称为蜀,蜀都指今四川省成都市)

shǔㄕㄨˇ

详细解释

1.朝代名:(1) 参见“蜀汉”条。(2) 十国之一。起讫年不详。王建建立,为后唐所灭。历史上称为“前蜀”。(3) 参见“后蜀”条。

2.大陆地区四川省的简称。秦时隶属巴、蜀二郡属地,故简称为“”。

shǔㄕㄨˇ

详细解释

1.古国名。周朝诸侯国,故址在今四川成都一带。

2.朝代名:

3.(1)(221-263)刘备所建,后被司马昭所灭。为三国之一,史称“蜀汉”。故址在今四川、云南、贵州北部及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4.(2)(907-925)王建所建,后被李存勗所灭。建都成都,为五代时十国之一,史称“前蜀”。

5.(3)(934-965)孟知祥所建,后被赵匡胤所灭。建都成都,为五代时十国之一,史称“后蜀”。

6.四川的别称。

蜀锦、蜀山青、蜀江水碧。

7.姓。

蜀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9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084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057頁,第17

唐韻》:巿玉切;《集韻》:殊玉切,𡘋音屬。
說文》:葵中也。
淮南子・說林訓》:與蜀狀相𩔖,而愛憎異也。
詩・豳風》:蜎蜎者蠋。本作蜀。詳蠋字註。

又,獸名。
山海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佩其皮尾,宜子孫。

又,《韻會》:雞大者謂之蜀雞。

又,巴蜀,地名,秦置蜀郡,卽益州地。

又,《爾雅・釋山》:獨山,蜀。〔疏〕山之孤獨者名蜀。

又,《字彙補》:祠器也。
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而廟堂既脩。

又,同「睽」。見《歸藏易》。楊愼曰:蠲字從蜀爲聲,音圭,則蜀固有圭音矣。

注解

〔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蜀〕字拼音是shǔ,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𦉶、虫、;、罒、𠣜,五行属

〔蜀〕字造字法是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是蛾蝶类的幼虫。后作“蠋”。

〔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ǔ] ⑴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⑵ 中国朝代名⑶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蜀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蜀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蜀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市玉切頁碼442頁,第21

蜀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附注吳玉搢引經考:「今《詩・豳風・東山》作『蠋』。」章炳麟《文始》:「此合體象形字也。」商承祚《殷虛文字》:「此字象之󰍍當為後世所增。又有从二虫者,疑亦蜀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市玉切頁碼1045頁,第4行,第3

蜀葵中蠶也。從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市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660頁,第4許惟賢1157頁,第9

蜀葵中蠶也。

段注葵《爾雅・釋文》引作桑。詩曰:蜎蜎者蠋。蒸在桑野。似作桑爲長。《毛傳》曰:蜎蜎,蠋皃。蠋,桑蟲也。傳言蟲,許言蠶者,蜀似蠶也。《淮南子》曰:蠶與蜀相類,而愛僧異也。桑中蠹卽蝤蠐。

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

段注謂勹。

象其身蜎蜎。

段注市玉切。三部。

詩曰:蜎蜎者蜀。

段注《豳風》文。今左旁又加虫。非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方言》:「一,蜀也。」《廣雅》:「蜀,弌也。」《爾雅》:山,「獨者蜀」。《管子》:「抱蜀不言」。今福建稱一為蜀,音索。此等蜀字,皆獨之借。

白话解释

蜀,葵中蚕虫。字形采用“虫”作边旁,字形上部的“目”像蜀头形,中段像它的身子蜎蜎。《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身子蜎蜎弯曲的是蜀虫。”

字形解说

殷商甲骨有「」、「」等字,像動物之形,本義不明,卜辭用為方國名。孫詒讓首釋為「蜀」,孫海波《甲骨文編》錄入〈虫部〉「蜀」字,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等學者以為像野蠶之形,上作目形,像蠶頭之省;下作綣曲之形,像蠶身蜎蜎之形。周原甲骨載「伐蜀」之事,蜀作「」,周代金文作「」,從、從虫,與篆文構形相同。戰國文字形體小變,形或作二斜筆,秦簡或彎作兩圓弧,或逕省蠶身「ㄅ」形,從虫、從目,以凸顯動物之巨目。漢代簡帛或猶承形構作「」,或改易「虫」旁為「禸」,寫作「」。據《說文‧虫部》:「,葵中蠶也。从虫,上目像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本義為野蠶。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蜀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75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126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38頁
4說文校箋第587頁,第20字
5說文考正第525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1943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266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653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79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49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563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4641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2894頁【補遺】第17941頁
14通訓定聲第150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56頁【崇文】第4621頁
16說文句讀第1920頁
17說文新證第894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552頁,第11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6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1223頁,第14字

蜀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2. Raupe (S)
  3. nom monosyllabique de la province du Sichuan

蜀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蜀(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蜀(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蜀(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蜀(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蜀(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蜀(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蜀(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蜀(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蜀(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蜀(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蜀(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蜀(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蜀(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蜀(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蜀(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蜀(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蜀(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