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黑部 共18画 左右结构 U+9EDF
汉语字典

黑部

18画

6画

左右结构

yi

LFOQ

WFNIN

LKRR

67327

9694

8780

9EDF

[254312114444354354] 竖、横折、点、撇、横、竖、横、提、点、点、点、点、撇、横撇/横钩、点、撇、横撇/横钩、点

黟字概述

折叠展开

〔黟〕字拼音是yī 部首是黑, 总笔画是18画。

〔黟〕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土。

〔黟〕字仓颉码是WFNIN 五笔是LFOQ 四角号码是67327 郑码是LKRR 中文电码是9694 区位码是8780

〔黟〕字的UNICODE是9EDF。 十进制为40671,UTF-32:00009edf,UTF-8:E9 BB 9F。

〔黟〕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黟〕字的异体字是

黟的笔顺

折叠展开

黟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解释

黑木。

黑,黑色。

详细解释

名词

1.黑木black wood

乌木出波斯国。 —— 《古今注》

2.县名 Yi county。在安徽省。

形容词

乌黑black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 宋· 欧阳修《秋声赋》

黟然(颜色乌黑的样子);黟黑(乌黑的样子);黟黟(形容黑发黑黟黟的样子)

详细解释

黑木。

《说文解字•黑部》:“黟,黑木也。”

黑色。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八上•释器》:“黟,黑也。”元•姚燧〈乌木杖赋〉:“其烟液为煤,必黔而缁,因以晓夫巧绘之弃铅朱,亦惧夫既久漫漶而为黟。”

详细解释

1.用于地名。如黟县,县名,在安徽。

2.〈书〉黑木。

3.〈书〉黑色。

黟然。

4.台⃝姓。

黟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41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519頁,第32

標點整理本: 第1521頁,第17

唐韻》:烏雞切;《集韻》:煙奚切,𡘋音翳。
說文》:黑木也。

又,《廣雅》:黑也。

又,丹黟,縣名。見前黝字註。

又,《廣韻》:於脂切;《集韻》:於夷切;《韻會》:幺宜切;《正韻》:於宜切,𡘋音伊──義同。

注解

〔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黑部

〔黟〕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黑、多,五行属

〔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ī] ⑴ 黑木。⑵ 黑,黑色。

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黟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烏雞切頁碼340頁,第5

黟黑木也。从𪐗多聲。丹陽有黟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幽雞反頁碼829頁,第4行,第1

黟黑木也。從黑多聲。丹陽有黟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烏雞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955頁,第5許惟賢855頁,第5

黟黑木也。

段注《周書》王會篇夷用𨶲木。《古今注》。烏文木,出波斯國。南方艸木狀。文木樹高七八丈。色正黑。如水牛角。

从黑。多聲。

段注烏雞切。古音在十七部。

丹楊有黟縣。

段注《地理志》本作黟。師古所據作黝。乃誤本耳。今安徽徽州府黟縣是其地。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烏木。

即今烏木。

今烏木,音衣。

黟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70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848頁,第10字
3黃侃手批第645頁
4說文校箋第436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404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146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49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499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150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66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422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3494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0052頁【補遺】第17528頁
14通訓定聲第1938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872頁【崇文】第3485頁
16說文句讀第1404頁
17章授筆記第417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753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958頁,第4字

黟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lack and shining; ebony
  2. ébène noir et brillant

黟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黟(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黟(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黟(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黟(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黟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