𪗋
字义 反馈

𪗋

复制

齊部 共20画 半包围结构 U+2A5CB
汉语字典

齊部

20画

6画

半包围结构

zi

YVUE

YXYHV

SYSR

2A5CB

[41432533543211413534]

𪗋字概述

折叠展开

〔𪗋〕字拼音是zī 部首是齊, 总笔画是20画。

〔𪗋〕字是半包围结构

〔𪗋〕字仓颉码是YXYHV 五笔是YVUE 郑码是SYSR

〔𪗋〕字的UNICODE是2A5CB。 十进制为173515,UTF-32:0002a5cb,UTF-8:F0 AA 97 8B。

〔𪗋〕字的异体字是

𪗋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解释

同“𧞓”。下衣的鎖邊。見《說文•衣部》。又特指喪服下部折轉的邊。《荀子•;大略》:“父母之喪,三年不事;𪗋喪大功,三月不事。”

長衣的下縫。《漢書•朱雲傳》:“有薦去者召入,攝𪗋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顏師古注:“𪗋,衣下之裳。”

𪗋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96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1126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102頁,第10

唐韻》:卽夷切;《集韻》:津私切,𡘋音咨。
說文》:緶也。
類篇》:謂裳下緝。

或作𧞓
廣韻》:經典通用齊。

注解

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𪗋〕字半包围结构。

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ī] ⑴ 同“𧞓”。下衣的鎖邊。見《說文•衣部》。又特指喪服下部折轉的邊。《荀子•;大略》:“父母之喪,三年不事;𪗋喪大功,三月不事。”⑵ 長衣的下縫。《漢書•朱雲傳》:“有薦去者召入,攝𪗋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顏師古注:“𪗋,衣下之裳。”

𪗋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𪗋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𪗋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卽夷切頁碼274頁,第13

𪗋

異體𧞓

𪗋緶也。从衣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六反切子思反頁碼702頁,第7行,第4

𪗋緶。從衣齊聲。

鍇注臣鍇曰:「《禮》𪗋縗字,謂鍬衣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卽夷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584頁,第4許惟賢694頁,第7

𪗋緶也。裳下緝。

段注各本無裳下緝三字。今依《韵會》補。依《釋名》當作緝下。緝下,橫縫緝其下也。綆者,緁衣也。緝同緁。漢時通用。《論語・鄉黨》孔注曰:衣下曰齊。《玉藻》。縫𪗋倍要。《正義》曰:𪗋謂裳之下畔。《深衣》。下𪗋如權衡以應平。注曰:𪗋,緝也。《禮・喪服》疏衰裳齊疏云:衰裳旣就。乃始緝之。故言齊在衰裳下。不比言斬在衰上也。按經傳多假齊爲之。亦省作𪗋

从衣。𠫼聲。

段注卽夷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緶,裳下緝,𪗋,縗下緝,斬縗下不緝。

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40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690頁,第10字
3黃侃手批第525頁
4說文校箋第352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333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201頁,第8字
7說文約注第2057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420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75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214頁,第24字
11標注說文第344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285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8459頁【補遺】第17265頁
14通訓定聲第2291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725頁【崇文】第2897頁
16說文句讀第1132頁
17章授筆記第353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613頁,第4字
19古字釋要第806頁,第4字

𪗋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𪗋(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𪗋(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𪗋(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𪗋(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