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shú

深思熟虑

拼音 shēn sī shú lǜ 怎么读

注音 ㄕㄣ ㄙ ㄕㄨˊ ㄌㄩˋ

繁体 深思熟慮

感情 褒义

近义词 三思而行 深谋远虑 三思而后行

反义词 心血来潮 不假思索 轻举妄动 灵机一动

深思熟虑的意思

折叠展开

熟:细致。
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

出处《魏书・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而其人亦得深思熟虑,周旋于是,不过十年,将必有卓然可观者也。(宋・苏轼《策别第九》)

正音”,读作“shú”,不能读作“shóu”。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见“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深思”,深远的思考。语出战国楚・屈原〈渔父〉。“熟虑”,考虑周密。语出《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后用“深思熟虑”指仔细而深入地考虑。△“深谋远虑

【典源】

深思”:战国楚・屈原〈渔父〉(据《文选・卷三三・骚下》引)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皆浊,何不[1][2]?众人皆醉,何不𫗦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

注解

[1]淈其泥:浊乱其泥。淈,音,搅乱使其混浊。

[2]扬其波:掀起波涛。

[3]𫗦其糟而歠其醨:吃酒渣,喝薄酒。比喻随波逐流,与世浮沉的生活态度。𫗦,音,吃。糟,酿酒的残渣。歠,音chuò,饮、喝。醨,音,薄酒。见“𫗦糟歠醨”。

熟虑”:《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

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于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1]兵可全,而君制之,何[2]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3]

注解

[1]秦:战国时秦国。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约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孝公时定都咸阳,得商鞅变法图强,积极东侵。惠王时重用张仪,以连横政策离间六国。昭襄王用范雎采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秦王政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2]索:索求、索讨。

[3]无行危:谓莫行围梁之危事。

【典故】

“深思熟虑”系由“深思”及“熟虑”组合而成。“深思”见于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原任三闾大夫,怀王时遭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以表忠贞之心。后被顷襄王召回,但又遭谗言而流放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渔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游于江河傍,吟诗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个渔父看到他,问道:“你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屈原答:“整个世界是那么污浊,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这里。”渔夫劝他说:“真正的圣人应该是可以顺应大环境的,既然世间混浊,众人皆醉,你不如就随波逐流,与世浮沉;为什么要『深思高举』,而让自己流放到此地?”意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必想得太深远,也不必坚持高尚的行为,以免徒增自己的痛苦。“熟虑”之“”为仔细、精详的意思,此一词语见于《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穰侯为战国秦昭襄王的舅舅,昭襄王在位时以他为相。当时穰侯为扩张秦国领土而欲攻魏,于是派兵包围魏都大梁。魏国大夫须贾为使其退兵,前往求见,分析秦、楚、赵、魏等各国间的依存与利益关系,然后说明秦之攻魏绝对是弊多于利,要穰侯“熟虑之而无行危”,也就是希望穰侯再次慎重思考,放弃攻打魏国。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深思熟虑”,用来说明凡事要仔细而深入地考虑。

【书证】

  • 01.《魏书・卷六○・程骏列传》:“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 02.宋・欧阳修〈辞免第二状〉:“臣子至荣,人所愿得。苟非深思熟虑,理须避让,岂敢固自稽迟,以干典宪。”
  • 03.宋・司马光〈遗留物札子〉:“民已困穷,何以供命?饥寒所驱,必为盗贼。此乃安危之本,愿陛下深思熟虑,勿以为细事而忽之也!”
  • 04.宋・苏轼《应诏集・卷二・策别九》:“而其人亦得深思熟虑,周旋于其间,不过十年,将必有卓然可观者也。”
  • 05.《金史・卷九三・宗浩列传》:“既不能强,又不能弱,不深思熟虑以计将来之利害,徒以不情之语,形于尺牍而勤邮传,何也?”
  • 06.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七・规讽》:“窃思三杨辅政之初,一几也,不深思熟虑,身任其责,惟阳敛阴施,掩人耳目,虽曰自保,其实误国,致今岁七月之祸。”

【用法】

语义仔细而深入地考虑。

类别用在“思虑深远”的表述上。

例句

这个问题较复杂,请容我深思熟虑后再回答。

王经理做决策时一向深思熟虑,所以很少出错。

他会作这个决定,应当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非草率为之。

他听取组员的意见,再经过深思熟虑,终于作出了决定。

这次活动十分重要,进行企划时,任何细节都要深思熟虑,务必做到尽善尽美。

深思熟虑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areful consideration
  2. 深思熟慮 (しんしじゅくりょ)
  3. основательно продумать

深思熟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ēn), 水部,共11画

①.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 如: 深水。深山。深邃。深渊。深壑。深海。深耕。深呼吸。深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深居简出。

②.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 如: 深度。深浅。。水深三尺。

③. 久,时间长。 如: 深夜。深秋。年深日久。

④. 程度高的。 如: 深思。深知。深交。深造。深谈。深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深究。深奥。深切。深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深深”;b.声音低沉,如“深深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深深,叫人难以捉摸”)。深谋远虑。

⑤. 颜色浓。 如: 深色。深红。

读音(sī,sāi), 心部,共9画

㈠ 思 [ sī ]

①. 想,考虑,动脑筋。 如: 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②. 想念,挂念。 如: 思念。思恋。相思。

③. 想法。 如: 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④. 姓。

㈡ 思 [ sāi ]

①. 〔于~〕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者如故矣”。

读音(shú,shóu), 火部,共15画

①. 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 如: 饭熟了。

②. 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 如: 成熟。瓜熟蒂落。

③. 程度深。 如: 熟睡。熟思(经久而周密地思考)。深思熟虑。

④. 做某种工作时间长了,精通而有经验。 如: 熟练。娴熟。熟习。熟能生巧。

⑤. 习惯,常见,知道清楚。 如: 熟人。熟悉。熟记(强记)。轻车熟路。

⑥. 经过加工炼制的。 如: 熟铁。熟皮子。熟石膏。熟石灰。

读音(lǜ), 虍部,共10画

①. 思考。 如: 考虑。思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 担忧。 如: 顾虑。忧虑。不足为虑。

深思熟虑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